【中国产经新闻】吉林舒兰:农业“插”上绿色翅膀

时间:2019-04-08 来源:舒兰广播电视台


中国产经新闻

吉林舒兰:农业“插”上绿色翅膀

如何让农业撬动经济杠杆?这是吉林舒兰市近年来做的大文章。   

日前,《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吉林舒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成。他说:“自从2017年以来,舒兰市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注资7000万元,组建了舒兰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舒兰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历时两年,累计撬动近5亿元各类民间资本投入到绿色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上来。” 

2017年以来,吉林舒兰市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以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舒兰大米”为代表的一批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带动吉林舒兰市农业提质增速,农民持续增收。   

吉林舒兰市大力实施绿色种养基地建设,在粮食主产区建立和推广“稻鱼稻鸭稻蟹”、“养殖场+种植基地”两种种养结合的绿色生产新模式,在蔬菜瓜果主产区建立和推广“高效农业+观光”绿色生产新模式,在林特资源丰富的东部山区建立和推行了“特色栽培+采摘”、“特色养殖+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三种多业复合绿色生产新模式。新模式带动新发展,在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的同时,吉林舒兰市品牌农业也快速发展起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达到140余项,名列吉林地区第一,全省前列。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提升。   

吉林舒兰市大力实施“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和“农业+电商”行动,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绿色产业新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升级。先后建成“吉林雪乡,舒兰二合”、南阳俄罗斯民俗风情村、凤凰山文旅休闲小镇、溪河吉米稻香乡村现代有机农场、天德三梁农业田园综合体、平安稻香小镇等多个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实现了舒兰市全市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农业旅游服务业、电商产业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累计为吉林舒兰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2000多个新岗位,旅游业、电商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三年来,新建高标准农田30多万亩,完成重点农田水利工程7项,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47万亩。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   

吉林舒兰市先后出台了20多项文件,鼓励和扶持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主持和参与农副资源开发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两新技术推广、绿色品牌基地建设等项目,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吉林舒兰市坚持引进与培育两手抓。在引进人才方面,出实招、办实事,先后吸引300多名大学生、本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学生蔡雪主办的溪河吉米稻香乡村现代有机农场,天津返乡的姜涛主办的宝龙仓米业,俄罗斯返乡的张氏兄弟主办的俄罗斯民俗风情村,成为该市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中的亮点。目前全市2203家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总计带动农户近7.23万户,成为吉林舒兰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