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昌
九死一生也从容——耿玉昌
丹东鸭绿江断桥边,一位老人对朝鲜方向,怀念长眠在异国的战友,深深地鞠躬不起,抬头时泪水顺脸流下……他是耿玉昌老人,舒兰市法特镇五里坡屯人,40军118师352团3营首批入朝参战老兵。
1950年的10月,17岁的耿玉昌报名参军。11月的一个晚上,队伍突然紧急集合开拔,耿玉昌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第二天晚上,部队到达鸭绿江边,准备跨江入朝。踏上大铁桥的这一刻,每个人留恋祖国、留恋家乡之情油然而生,但是他们想到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毅然踏步向大桥的另一端走去!
部队开始向“三八线”开进,白天怕暴露目标,他们就在晚上急行军。遇到敌机来轰炸,他们就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有时整天整宿急行军,磨得脚上都是水泡,后背上的棉衣都被汗水湿透了。到了清川江,江水虽然没有封冻,但是特别凉,没有船只,战士们只能脱光衣服,用双手把衣服举过头顶,冰冷的江水直刺肌骨,冻得他直打哆嗦,他依然咬紧牙关挺住了,趟着水过江。由此而得的老年人疾病时时在折磨着他。
1951年9月,耿玉昌所在部队上了“三八线”,他们所坚守的山头,距离敌人的山头近处,只有200来米。一天,敌机来轰炸,他和一个战友正躲在交通壕的拐角处,突然,一发炮弹落下,正落在战友的身边,硝烟过后,不见战友的身影。耿玉昌用手在被炸的土里抓,抓到了一团软乎乎的东西,一看竟然是战友内脏,禁不住泪如雨下。他也顾不了许多,拿出自己的雨布,包起来放在战壕旁。耿玉昌心想:“这是战友的一点遗骸呀,自己一定要把它送到后方,以作祭奠!”
一次战斗中,耿玉昌所在的一个加强连攻占的01号高地遭到了敌人猛烈反扑,先后打退了敌人七次进攻。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150多人的加强连,只剩下耿玉昌他们9个人,最后仍将阵地牢牢守住,为整个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3年7月,耿玉昌随部队回国,在辽宁黑山县驻扎。10月,耿玉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