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红色丰碑的老英雄——关景阳
1946年,出生在舒兰市溪河镇小西崴子村的关景阳刚满18岁,他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同村人,毅然决然地参加入东北民主联军,踏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每每回忆起那段枪林弹雨的经历,九十多岁的老人依然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1947年秋,东北民主联军由新站出发向吉林进军,翻过老爷岭,在江密峰与国民党开战,接继攻打龙潭山。担任通信员的关景阳跟着连长在易守难攻的龙潭山上攻打60号碉堡。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连长不幸身中流弹,倒在他面前的血泊中。将连长送到救护站后,关景阳被调到侦通连做了话务员,他一路随着部队南征北战。
1948年春节刚过,关景阳所在的第47军140师,投入辽西战役的黑山阻击战。一次战斗中,两枚炮弹先后两次扎进指挥部未炸,正在接话机前工作的关景阳惊出了一身冷汗,转身翻出窗外之际,第三枚炮弹将指挥部炸成一片废墟。就这样,他和战友们与死神一次次擦肩。
1951年2月,关景阳所在部队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由湘江北上抗美援朝,到朝鲜的芥川修飞机场。就在部队辛辛苦苦把三座飞机场修完时,美国派来多架飞机进行了毁灭式狂轰乱炸,飞机场被炸的面目全非。志愿军司令部下达命令,马上开赴三八线。关景阳负责配合排长到三八线中线的敌占区侦查。不幸被敌人发现,撤退过程中几人跑散,关景阳腰间中弹,鲜血顺着裤角流下来将鞋子浸透,身上的报话机也被打坏,忍着饥饿和伤口的疼痛,直至天黑时,才找到所在的部队,这样的经历被关景阳形容成“家常便饭”。至今,关景阳中弹的伤口每逢下雨阴天依然会隐隐作痛,身上的一道道伤疤,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枪林弹雨的记忆。
关景阳所在部队靠着小米加步枪与美国的飞机大炮顽强对抗,直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部队完成抗美援朝任务,返回祖国。关景阳被光荣的授予中尉军衔,获得一枚“解放奖章”。1958年,关景阳复员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结束了光荣的军旅生涯。从军多年与家人失联,家人以为他早已“战死疆场”,见他戎马归来,全家人相拥喜极而泣。
关景阳12年战火生涯筑起的红色丰碑,如高山青松千秋凛然,如长河碧波万古长流,成为了世世代代传承的不朽精神,也时时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