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风采丨王国禄

时间:2022-08-23 来源:舒兰市融媒体中心

援建亦峥嵘——王国禄

王国禄,1934年生于舒兰市溪河镇舒兰站村,1956年参加志愿军进入朝鲜,他离开家乡,跨过鸭绿江,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奋战在没有枪声的朝鲜战场。

1956年的正月十五,他离开家乡被分在了志愿军21军61师183团2营直属炮排,在平安南道文德郡新里来洞部落和他的战友一起集中训练,执行排雷任务,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帮助朝鲜人民修房子、修路、建防空洞……”

朝鲜停战以后,朝鲜这个国家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去了,但战争留给人们的却是满目伤痕: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被摧毁,每个城市都已经面目皆非;铁路、公路、桥梁大部分垮塌,交通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农村房屋被毁,农田遭破坏,青山被炸成了“黄土包子”,整个朝鲜到处都是战争过后留下的炮火创伤。他和战友们给那些住窝棚的人家重新搭建房屋,没有砖块,他们就在连长的带领下建砖窑、打砖坯子,反复试验后终于烧出合格的建房红砖。修好每一段公路、修筑每一条渠坝、复垦每一分良田,都需要填平直径的五、六米,深度二、三米左右的每个弹坑。

“我永远忘不了的是为了引大同江水种水稻,修一条六百米长的水渠,需要凿山洞放炸药,就在引爆的一瞬间,崩起的石块土方向四周落散,两名四川籍小战士在躲闪过程中失足堕落山崖,光荣牺牲了。为了帮助朝鲜人民尽快恢复战后重建,我的战友也长眠在那块土地上了。”王国禄老人眼角泛起微微泪花。经历过这次伤亡事件之后,王国禄反复琢磨研究出多打小炮眼、少放炸药的爆破方法,使被炸的石块土方落的很近,不影响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他的建议被采纳以后又迅速在其他连队推广。王国禄本人也因此荣立三等功,由班长提升为副排长。

在朝鲜的3年,战士们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可并不比战场上付出的少。每个战士的手上都有厚厚的老茧,脚上磨出了血泡,肩膀扛出了脓包。1959 年,在金达莱盛开时节,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在没有枪声、没有硝烟的朝鲜战场上,用生命、鲜血、汗水圆满完成了帮助朝鲜人民重家家园的任务。王国禄和他的战友载着对朝鲜人民的厚爱,载着中朝友谊的深情,回到了阔别3年的祖国。

回国之后,王国禄先后到山西、青海等地支援祖国建设,保卫一方平安做出贡献。1971年复员回到舒兰,在舒兰市溪河粮库从事工会、后勤、人事等相关工作。1995年6月退休后常住溪河镇,享受着快乐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