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一线党旗红】26年老党员刘德权:“我是党员,就要做出个样子来”

时间:2020-02-06 来源:吉林乌拉圈

2月6日,接到消息说,头一天送去隔离的一名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刘德权说:“又排除一个,皆大欢喜!”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个春节,连续近半个月,刘德权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

1580965924_324100620.jpg

刘德权自己开车送发热病人

“我是党员,就要做出个样子来。”26年党龄的刘德权说。刘德权,男,汉族,49岁,现为舒兰市开原镇中心卫生院支部书记、院长。

1月23日,从舒兰市开会回来,刘德权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当时对于疫情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张。虽然是腊月二十九了,刘德权还是决定,组织全体医护人员、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及个体诊所医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症状、救治、防护知识进行培训。从七步洗手法到如何穿脱防护服都进行了系统讲解,加强了全院医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的熟识。“绝大多数村医和个体诊所医生,此前连防护服都没穿过。但是,村一级防护是重中之中。”刘德权事无巨细,从舒兰市疾控中心调来的防服物资,下发到村一级诊所。

开原镇医院是一级医院,辐射周边1.3万人口。医院迅速设立“预检分诊台”,建立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和快速反应机制,排查发热病人。

这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春节。

大年三十,得知开原镇腰开原村一名武汉回乡的大学生发热,刘德权二话没说,入户详细问诊,送药和消毒水,讲解居家隔离的政策。“家属不理解,不配合,脏话也没少说。”刘德权说,不管家属什么态度,他和医护人员一直监测到这个病例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止。当天忙到很晚,自家过年的饺子都没吃上。

带领全院医护人员严格筛查、监测外地返乡人员的体温,是最日常的工作。1月26日,大年初二。龙王村一名感冒发烧、嗓子疼、胸闷的女性村民,想要自行前往舒兰市医院检查。刘德权得知后,马上联系120急救车。在得知舒兰市人民医院救护车紧张,乡镇卫生院防护措施缺乏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刘德权主动驾驶院内救护车,到返乡发烧居民家中接人,将其送到舒兰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一天往返在舒兰与开原数次,减少了患者自行前往产生的交叉感染,也为患者就诊节省了时间。

新发高速收费站是黑龙江和吉林交界处的重要交通要道。刘德权亲自带领医护人员成立重点路口卡点监测队,24小时轮值卡口,对所有的过往车辆进行消毒,对车上人员进行测温、宣传防护知识。“我是党员,守第一个班,没说的。”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新发收费站卡口,从早8点到次日早8点,刘德权和两个同事身穿护护服,监测车辆490多台,人员1428人。

“吃饭困难,值守24小时,就吃了一碗没有泡开的方便面。不敢喝水,怕上厕所。”刘德权说,条件艰苦,他和几个副院长带头值守卡点,男同事都抢着轮值,“把好一个关口,就减少一些危险!”

1580965954_1687329168.jpg

刘德权和同事值守卡口

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刘德权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只是秉持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岗位上,在路上,在疫情中,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为捍卫辖区人民身体健康坚持不懈地努力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来源:吉林乌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