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志愿者孟庆婳像往日一样,告别了家中的老人和上高中的孩子,一大早便来到社区检测点。“张姨这么早就出门,要记得戴好口罩,注意防护啊。”“我记住了。你们辛苦了,一定要注意保重。”这寻常的一幕一幕不停地传递着爱与温暖。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从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始到现在,舒兰市的大街小巷涌现了众多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汇成了一片“红海”,孟庆婳便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积极响应号召,防疫宣传、统计数据、走访排查、防控值守、分发物资、心理咨询、主动捐款,到处都有红色的身影闪动。一点点力所能及汇聚成一股无比坚韧的力量,铸就了一座让人敬仰的丰碑。
一呼百应 志愿者同心战“疫”勇敢逆行
“5月9日,我就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到了疫情摸查工作队伍。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它给我带来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我感觉很骄傲。”李佳聪聊起志愿服务,疲惫一扫而光,此时的她已经工作近12个小时。
李佳聪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大一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她负责协助舒兰市疾控中心通过电话联系、统计离舒未归人员各方面信息。经过这些天的历练,这项数据量大、环节繁琐、任务繁重的工作,她已经驾轻就熟。
每逢大事,总能见到志愿者的影子,志愿服务从来不曾缺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舒兰的志愿者一个个挺身而出,充分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1月30日,舒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全市发出“号召文明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倡议;5月9日,再次发出“防疫抗疫与文明实践同行”的倡议。每次倡议一出,应者云集:“我是一名青年党员,我带头!”“我是一名党员教师,我要到最一线去!”“我是一名大学生,我要守护我的家乡!”……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到疫情防控的前线去。
“5月9日,共青团舒兰市委积极响应号召,在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志愿者的招募、调度、管理等工作,大大提升了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效能。”共青团舒兰市委书记付鑫说,周密精准的部署确保了全市志愿服务“一盘棋”。
舒兰市委党校教师孟庆婳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坚持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最近20天来,孟庆婳每天要爬数百层楼,至少为200多户住户送物资,一天下来要走3万多步。虽然疲劳,但她毫无怨言,反倒笑着说:“我已经连续多日位居朋友圈‘微信运动’步数第一名啦!”
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这是志愿者身上的显著特质。据介绍,参与防疫志愿服务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当中有商人、教师、退伍老兵、返乡大学生等等。根据舒兰志愿者统计系统显示,两次倡议以来,舒兰市新增注册志愿者1100名。
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让人感动。地方政府甚为惦记这些可爱的人。“考虑到这次新发疫情严峻,志愿者招募对象以中青年为主。志愿者岗位按照就近原则安排。我们在志愿者上岗前以及日常都坚持进行线上培训,为志愿者上保险,准备防护装备,全力保障志愿者们的安全。”舒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舒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李维民说,截至目前,舒兰市没有一名志愿者感染新冠肺炎,实现安全“零事故”。
双向发力 志愿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
新发疫情以来,新安乡林业站的赵铭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青年志愿者,再次与曾经患难与共的战友们投入到社区防控一线,接受统筹调配,开展宣传消杀,进行测温登记,不顾危险,冲锋在前。
这只是舒兰市志愿者在社区防疫的一个缩影。一段时间以来,舒兰市的社区涌现了一批积极投身于防疫工作的志愿者,他们始终在疫情中坚守小区门岗要道,织密网格,做实排查,打通了基层防控“最后一公里”。
不仅在社区,在舒兰的乡村也同样活跃着一支支志愿者队伍。
记者在舒兰市“朝阳镇志愿者正能量微信群”中看到,仅在近一段时间,群里已经发起两次爱心捐助活动,筹集的款项分别用于购买爱心蔬菜、食品和生活用品。爱心蔬菜在朝阳镇政府的协调下,运送到了舒兰市各个街道和卡点;食品和生活用品发放到朝阳镇各个卡点。这既缓解了疫情期间蔬菜的滞销问题,又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们送去了温暖。
亮甲山乡在家大学生邱世龙、杨鸿儒、张馨文、林可新、杨凯泽、朱家成率先志愿进入亮甲山乡抗击疫情第一梯队,成为卡点消毒队员。他们在亮甲山乡土顶子卡点每天两人一班,24小时坚守在第一线,为进出车辆和人员检测体温,进行登记、消毒等工作。志愿者们这样说:“亮甲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守护这里、保卫这里,疫情不结束我们不回家!”
舒兰市一直十分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坚持“平战结合”方式建设志愿者队伍。平安祥和的日子里,他们是默默做好事的“隐身人”,疫情发生后,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亮出身份,积极请战,配合所在地参与防疫宣传、统计数据、走访排查、防控值守等工作。不到一周时间,志愿服务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社区、乡镇双向发力,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贡献了重要力量。
面对疫情大考,“志愿红”遍布城乡,成为这座城市的靓丽风景。他们还化身为“多面手”,扮演了“守门人”“管理员”“宣传员”“跑腿王”“保健员”等诸多角色,搭起了友爱桥梁。
在吉舒镇,一台流动的防疫宣传车每天都会出现。这辆义务宣传车的主人叫宁更喜,2012年被评为感动江城人物,2014年被评为江城好人。他每天驾驶自家车,拉着音响,进小区、进市场,车上的“小喇叭”成为一个流动的疫情防控宣传阵地。
李晓丹是吉舒镇东富社区书记,疫情期间在完成防控值勤任务后,还成为义务“跑腿王”。了解到有社区居家隔离对象不便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她就发起了“菜篮子”小助手便民服务活动,为隔离人员提供物需帮购、饮食帮跑、恐慌帮疏等暖心服务。“我们不仅要守住社区的大门,更要关注这些特殊群体,他们没有了顾虑,才能安心宅家战‘疫’。”
倾情暖心 织就志愿者战“疫”千丝网
截至目前,舒兰市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超过2.8万人次,服务时长11.52万小时。其实,还有许多志愿者尚未登记就已投身防疫一线。风雨兼程路,共抗疫情时,他们站出来、上了岗,成为一支疫情防控生力军。
新发疫情后,舒兰市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通过舒兰市慈善总会定向捐款126165元助力抗击疫情。“五老”志愿者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教育引导子女、家人及周围群众坚持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带头传播正能量。同时,他们还积极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协助发放宣传单,走访慰问卡点执勤人员。
“从年初到现在,通过防疫志愿服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老志愿者引领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成为了一支最有战斗力的先锋队。我从年轻一代的身上看到了可贵的新生力量。”舒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于逢光说,正是因为这样的代际传递,社会发展才得以生生不息。
爱心,在年轻的面庞下汇聚。近期,共青团舒兰市委共招募志愿者1800余人,现已累计派出志愿者775人,派出志愿者中仅大学生志愿者就占了将近一半。他们用青春与担当筑起坚实的志愿防线,一张张面孔虽稍显稚嫩,一双双眼睛却坚定认真,凭一股激情,为城市注入温暖。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者核心特质,是所有志愿者共同的追求,“助人自助,乐人乐己”是所有志愿者共同的情怀。
由7名外地人和3名本地人组成的虎哥车队,已连续17天开展志愿消杀工作,为防控一线工作者创造了更安全的工作环境;舒兰市教育系统志愿者开通防疫心理咨询热线,为疫情之下群众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国兴村志愿者不仅坚守防疫一线,还为卡点人员捐赠消毒液和食品……
“从我家阳台就能看到小区大门,每天我都能看到志愿者从早到晚工作。他们穿的红马甲很显眼。他们很辛苦,不惧艰险、不计回报,让人敬佩。”家住滨河花园小区的居民张丽说。
志愿者给舒兰社会带来充分的安全感。如今,“有问题就找红马甲”已经在当地成为大众习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每位志愿者都是一根普通的丝线,他们劲儿往一处使,编得紧、拧得牢,织就了舒兰市疫情防控的安全网。
在舒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牵引下,各方面的志愿力量汇聚成一张大网。“志愿者招募办法”“志愿者组织管理条例”等制度化的体系让舒兰志愿者工作成效卓著。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问及为什么要当志愿者,他们总是不愿多说。问得多了,有人会给出这样的答案:“不仅仅是因为疫情,更因为喜欢这个城市,愿意让她变得更美好。”
李维民对舒兰志愿服务的变化感触很深,他说:“聚沙成塔。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服务已经深深扎根于舒兰精神文明创建中。志愿服务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厚重、越来越广泛,多种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多种形式志愿服务广泛开展,舒兰社会正在崛起一支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聚成一团火,凝而有序;散是满天星,分而不断——“果实之城”在这个季节收获了一颗特别的果实——一支成熟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用爱和奉献守护舒兰,凝聚起向上、向善、向美的宏大的正能量。